每周一书 | 读《留守儿童社会形态的多样化考察》有感

发布时间: 2022-04-15 作者: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浏览次数:1

《留守儿童社会形态的多样化考察》是作家田丰和郑少雄笔下的书籍,全书内容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留守儿童的以往研究和研究设计。第二章至第五章讲述了四个地区(甘肃、四川、重庆、福建)留守儿童的情况,主要为以下四种:一是父母出去打工造成的留守儿童;二是家庭条件较优越,孩子被送去学习的反向留守儿童(藏区东部求佛学的扎巴,即小喇嘛);三是留守二代,即父母也是留守儿童;四是富裕地区的留守儿童。第六章则是留守儿童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部分是作者通过分析收集留守儿童案例,发现较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即“留守二代”)的父母和部分富裕家庭的父母会更关注儿童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而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较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来说会更少。其实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被他人关心和关注。

我们要警惕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常态化和标签化。“前者带来漠视,后者带来歧视。”我们有幸在信息化时代了解他们,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加入支教活动,有些是假期去大山里支教,有些则是一直留守在大山里支教。这些志愿者所去的山区并没有一所教育机构,大山的孩子们去山外的学校得坐几十分钟的车,而很多孩子甚至得步行上学。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和大山外面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能力上有差距,但是他们在品行上并没有任何差别,他们一样的调皮,一样的善良,一样的纯真,一样的懂得感恩。关注留守儿童和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这两件事是密不可分的,关注留守儿童就得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一次支教能带来的改变不多,但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些东西。

反观当下,有多少生于城市之中,教育资源和家庭背景与他们相比不知强多少倍的孩子们,却在安逸的“温室”里不思进取,愿他们能通过这面“镜子”继续迈出前进的步伐。

“一代人与命运斗争,两代人与命运斗争”,这群大山孩子在一代代的斗争之中,我相信他们终究会走出大山。人是两头根,一头是老人,一头是孩子,在生命生生不息的接力过程中,美好的未来终将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