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构成教育技能的实践性知识,是高职教师整个职业生命力在教育活动中的呈现,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因而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成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学校也应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分析与解决方案提出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授课,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这无疑赋予了高职院校教师更多的职责。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与职业教育改革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年轻教师接触社会实践不多,不了解课程的来源、课程所涵盖的职业技能,不理解如何从企业实际获得课程内容,不能恰当地在课堂中引入企业实际案例,不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环节密切联系起来;高校毕业生是新增职业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较小,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最新技术、累积经验以及职业岗位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往往由于受条件限制,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不能完全胜任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高职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专兼职教师的比例结构等不尽合理,致使现有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达标率较低,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技能师资队伍,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复合型紧缺人才必不可少的保障重镇,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多项训练内容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虽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平台,但教师的校内教学安排很难与工厂企业的生产计划合拍,即使在企业内参与实践锻炼,也只是做一些临时辅助工作,参与的工作内容也受限制,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企业会对外保密,毕竟企业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所以应将实训基地重点放眼于高职院校校内,通过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实训中心,借助工学结合的形式达到生产实习和对外服务实践的目的。本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水平,满足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的原则,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优势,在机电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大胆尝试,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模式。
二、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
结合本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优势,构建模拟企业生产方式进行运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内为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对外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运营双重功能。这种新的构建模式以校内设施设备为基础,按企业经营方式运营与管理,高职院校教师凭借自己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基地提供的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一线与实践前沿成长,在积累生产实践经验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系统得到了完善与补充。
1.成立专门机构,模拟企业生产运行流程,增强教师认同感
从深入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内部调研开始,通过严格的技术分析与实践验证,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有效处理生产实践与课堂教学、工程攻关与案例引入之间的融入发展关系,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在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支持下,依托高职院校完善的软硬件建设基础,成立专门的生产性实训管理机构,该机构设有相应的运行部门,主要包括计划部、市场部、技术部、质检部及生产部。计划部由厂长、各部主任以及系正副主任组成,计划部主要负责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生产任务,制订年度总体生产计划;市场部负责搜集市场信息,拟定和执行生产合同,并将生产任务转交技术部;技术部负责承接市场部转交的生产任务,并制定工艺技术文件,之后交付生产部;生产部负责承接技术部的技术文件,并组织开展生产;质检部负责原材料、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将合格产品转交市场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各部门协调工作图
2.跟踪参与生产性实训任务,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后,分批分次安排教师进入该基地进行两到三年的实践锻炼,教师利用教学之外的空余时间积极投身生产性实训的具体事务中,从对外接洽业务,依据本单位实际加工能力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到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及改进方案,绘制零部件工程图及三维图,整理技术文件,下厂参与零件的加工与测量过程,最后完成产品的移交与收尾工作。教师在跟踪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完善个人实践能力,通过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与合作意识,从而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更加注重研究教学改革和生产实际的前沿问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真实案例的生产性实训训练,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加快了课改实施进程
教师在整个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有条件及时了解到市场及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按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便于将最新科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的“度”。我单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加工上海某真空泵的泵盖和转子过程中,参与生产实训的教师在泵盖和转子的机械加工中针对不同工位自行设计了若干套专用夹具,并合理安排了机加工工艺路线,经实训基地最终检验,这批零件不仅满足精度图纸要求,而且由于使用了专用夹具,缩短了生产周期。教师及时将这些真实案例引入《机械加工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缩短了学生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感受到了实际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的实践训练,并将其成功案例逐步引入教学课堂,教师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任务教学及工作内容为载体的新模式教学,这无疑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助推剂,加快了高职院校课改实施的力度和进程。
4.通过参与产性实训基地对外承接的工程实践项目,提高了教师技术革新和科研攻关能力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高职院校与外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往来关系,通过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的工程实践项目,鼓舞了教师参加科技开发、学术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技术革新和学术交流等活动的热情。本单位在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后,建立了与河北瑞福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邢台市振翔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天正泰盛流量控制装置有限公司等周边十余家机械加工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常年提供技术服务和对外零部件加工业务,教师们根据自己参与的工程实践活动申报了市级和省级项目近10项,横向课题6项,引进资金30余万元,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外观专利30余项,发表相关领域核心论文20余篇,通过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提高了高职教师技术革新能力,拓展了教师研究与思考方向,提升了教师科研攻关能力,达到了产教学研互长的预期效果。
5.生产性实训基地整合了校内外多样资源,利于教师社会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建立在高职院校内贴近生产一线的实训场地,配备有优良的硬件设施,如宽敞的实训场地、先进的加工设备、齐全的检测工量具等,同时还有一定的软件支持,如高学历的专家教授、较大规模的图书资料室、院系部的鼓励政策,以及对外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社会信用度都使得高职院校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利用高职院校多样性的整合资源参与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的工程实践项目,训练高职教师解决真实性工作任务的实践技能,教师在参与实训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工程实践技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积累了社会经验,提升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社会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必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积极参与实训基地承接的各种加工业务,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加大对教师实践技能的训练,依托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对外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