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与“职教出海”政策指引下,学校依托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优势专业,携手湖南外贸职院等兄弟院校、专业“1+N”校企合作生态圈龙头企业,致力于服务新能源企业全球化,探索出“企校协同+专业品牌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成效显著。
擦亮“绿能工坊”品牌
学校聚焦中亚、东南亚,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立大学、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根据校企双方的实际需要培养技术人才,共建产业学院,将“绿能工坊”的技术培养理念与实践模式深度融入合作体系,定向培养符合海外绿能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品牌落地海外筑牢人才培养根基。“绿能工坊”品牌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已具备一定影响力,累计培训海外技术人员300多人次,成功输出光伏核心课程,助力企业解决海外人才短缺问题。
产业学院师生合影
与企出海精准服务
聚合三一集团、东方日升等企业的行业资源与学校的职教优势,校企双方共同推进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基地以“双语赋能+职业技能强化”为核心培训方向,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与丰富的实践教学,实现“培训—就业”的无缝衔接模式,为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开辟高效路径。
海外技术培训证书颁发仪式
开发双语课程与课程标准
为精准匹配马里新能源项目技术需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诉求,新能源学院专业教师团队积极投入国际通用规范的光伏专业教材撰写工作,编写适配性新能源技术课程《光伏系统设计、施工和运维》,为沿线国家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知识支撑与技能指导。
双语教材编写研讨现场
拓展多边合作网络
为拓展国际化职教合作维度,我校加入“中国-赞比亚职业教育数字化联盟”,并与印尼鲁纳塔基金会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师资互聘协议,进一步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联动机制。
联盟成员证书颁发现场
我校与印尼鲁纳塔基金会会谈合影
未来,学校将以持续推进“双高”建设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深化双语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认证工作,稳步推动海外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营落地见效,并将已验证成熟的办学模式推广至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构建全域化职业教育出海网络,为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