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教师暑期企业实践锻炼成果,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10月14日,我校举行2025年教师进企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校长李科,副校长何瑛,组织人事部、教务处、二级院部负责人参加活动,教务处处长段文杰主持。
在成果展示环节,周唯等六位教师结合暑期在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实践经历,依次作了兼具“产业温度”与“教学价值”的分享。各位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近距离接触行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深度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收集了大量企业真实工作案例。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更贴近行业实际,更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实习实训项目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了“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何瑛在点评中认为,本次企业实践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实践真”。老师们深入真实企业、进入真实场景、立足真实岗位、参与真实项目,熟悉行业企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二是“感悟深”。老师们不仅有对岗位技能的解构,也有对前沿技术的探索,更有对育人模式、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三是“转化实”。老师们将企业所见、所学、所感有效反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将实践成果落实到了具体的课程、具体的模块甚至具体的素材。
李科作总结讲话,他从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产业迭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若教师脱离产业一线,课堂教学内容必然大大落后于产业实际发展,培养的人才也会与岗位标准脱节,教师走进企业,既要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更要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产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教学跟着产业走、人才跟着需求走”。
针对后续教师进企业实践工作的开展,李科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实践。教师进企业实践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核心途径,有利于更新教师知识与技能、有利于丰富教学案例、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需始终将其作为关键环节抓牢抓实,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是要精准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成立校企协同管理专班;以“需求匹配”为原则,精准筛选与学校专业群对接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实践合作协议;以“个性发展”为核心,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等,联合企业导师为每位教师制定“实践任务清单”,避免“一刀切”。
三是要扎实推进过程管理。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担任企业导师、专业带头人担任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教师实践;实践教师要提交实践周志,详细记录实践收获与遇到的问题,定期汇报进展;建立学校、企业、教师三方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实时畅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方案。
四是要有效推动成果转化。开展多维度考核评价,全面检验教师实践成效,将企业评价、实践总结报告、教学转化方案纳入考核核心指标;推动实践成果有效转化,将实践所得融入教学,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建教学资源等;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实践成效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次教师进企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既是一场总结分享,也是一场动员部署。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一步固化成果,促使“企业实践所获”转换为“教学改革所需”,打造出更多的“金课”“金师”和“金教材”;进一步强化合作,继续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建立良好互信,积极拓展专业“1+N”校企合作生态圈,校企共建实践“金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推动更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覆盖更多专业领域,不断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更好地赋能“金专业”建设,为学校“四一两全”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