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我校举行了第五期校长沙龙。活动以“立德立志立技,做不一样的理工学子”为主题,校长李科与13名来自不同专业的2025级新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副校长何瑛,三位优秀校友代表,相关职能处室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共同参与。活动由副校长王凤斌主持。

在交流中,三位在各领域卓有建树的优秀校友朱帆、吴彬、申文明分享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与人生感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正是在母校求学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打下的坚实根基,为他们日后的事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同学们结合个人专业特点和大学三年规划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来自机械1255班的肖何宇同学表示自己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力求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光伏1255班的蒋衡昆同学认为要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钟,努力成为一个用匠心书写担当、凭技术赢得尊严的时代答卷人。业财1252班的向海俊同学谈到要主动学习跨领域知识,在学科交叉中寻找创新点,让自己成为既懂专业又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在听取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分享后,李科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青春力量与青春风采,对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夯实“德之根基”,塑造健全人格。“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立德修身,方能行稳致远。大德是爱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要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志向。以工匠精神淬炼品格,用专业技能报效国家。公德是文明素养,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自律。要遵守社会规范,维护校园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协作,在社会交往中懂得尊重,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私德是修身之本,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要学会感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生活习惯。
第二,希望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树立鸿鹄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存高远,方能乘风破浪。超越“小我”,融入集体。要走出狭小的自我天地,积极融入班级、宿舍、社团等集体,在团队协作中共成长,于互帮互助中求进步,体会集体温暖,实现共同发展。提升“中我”,服务社会。要立足专业领域,练就过硬本领,以技艺服务社会,用实干创造价值。专注本业,深耕细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成就“大我”,报效国家。要深刻理解强国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宏伟蓝图相结合。要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希望同学们掌握“学之要义”,练就过硬本领。“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练就本领,方能立身立业。要苦练“基础技能”,筑牢发展根基。扎实学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语言表达、信息技术、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这些是你们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变化的“压舱石”,必须高度重视,学牢学实。要精通“专项技能”,锻造核心优势。聚焦所学专业,深入钻研,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珍惜每一次实训实操机会,不怕脏、不怕累,力求掌握行业领先的工艺、技术和标准,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技术尖子、操作能手。要提升“综合技能”,适应未来挑战。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提升综合素养,掌握“六力”,即学习力、领悟力、专注力、协助力、抗压力、创新力,使自己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把握机遇,以德立身,以志定向,以技赋能,在理工这片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立德立志立技,做不一样的理工学子!
会后,李科校长为每位同学赠书,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