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成绩是高考志愿选择的基础,高考的分数以及分数所处的档位,成绩在全省考生的位次是选择不同档位院校的基本依据。考生的兴趣和性格特征以及身体状况则是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础,考生的个性竞争力因素是选择不同类型院校和专业的重要依据。家庭经济承担能力也是选择不同类型院校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那么,这些因素应该如何综合平衡呢?首先,家长要明确一点,自己的愿望一定不能脱离考生的个性竞争力实际,所以在志愿填报时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当在为院校类型和专业选择左右思量的时候,随之而至的是将来的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表上的每个文字都会使你的未来之路产生魔术般的变化。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媒体也呼吁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的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现实又是怎么样呢?北京教育研究所提供的某项调查数据显示:42.1%的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显然,只靠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是不够的。例如一个人喜欢导游专业,但是性格内向,羞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在这个专业上,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相互矛盾,就难于在此领域有长足的发展。所以,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考生和家长更应该从个人的天赋和性格特征这两个方面去考虑。一般来说,兴趣可以告诉你喜欢什么,而性格可以告诉你适合什么,天赋可以告诉你擅长做什么。只有当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定位自己,从而科学、合理地选择学校和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无疑对考生的一生影响深远,因此,在选择时应该特别注意考虑: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特征相适应?专业是否是自己所擅长的?只有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考生才能迈出正确、关键的一步。对于家庭经济承担能力较差的考生,上学所需的费用可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了,对这一类考生,军校、国防生和免费师范院校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